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

該去該留



又到了年度尾聲的時候,很多人在此時都會開始反思目前的工作是否要繼續做下去?是否要在來年尋找新機會? 給自己一次重新思考的機會!!

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

台灣人眼中的台灣

本文正解應該是「台灣人」對「台灣人」的印象,然後要介紹給日本人】
 
台灣人眼中的日本,多數都是文化精緻、守時、極度有禮貌,提到東京大概會首先想到「東京ばな奈」東京伴手禮香蕉蛋糕、東京迪士尼樂園。網路上流傳一張名為《台灣の印象地圖》圖表,上面寫滿台灣人對自己台灣各縣市的印象是?而圖表上含有許多超可愛隱藏版名產,恐怕連台灣人自己都不知道呢!
 
日本人的台灣映像地圖 來源:臉書擷圖
▲《台灣の印象地圖》圖表(圖:擷取自TIL space - 語言交流咖啡廳臉書)

女性不可或缺的男閨蜜



現代女性壓力大,身邊沒有幾個摯友閨蜜互相傾訴煩惱,久了可會「壓」出病!女性死黨我們稱為閨蜜,那麼男性死黨,妳身邊有一個嗎?比起身邊那些寶貝來寶貝去的女性好友們,擁有一個男閨蜜意外是種新穎的減壓方式。如果你還被自己困在"男女之間沒有純友誼"這件事上,生活中只有老爸、男友、男同事再也沒其他男人…親愛的,你的人生齒輪是否轉得太吃力?


定義:男閨蜜是什麼?

男閨蜜可不是炮友!一句話簡單說,男閨蜜就是比「藍顏知己」少幾分曖昧,比「曖昧對象」多幾分坦承,比「愛情備胎」多幾分親密,比「靈魂伴侶」多幾分真實。你們不是情侶,但是關係會比情侶長遠得多。你與男閨蜜能夠像女閨蜜那樣輕鬆愉快的相處,但遇到問題時,他又能站在異性角色提出不一樣的關懷與建議。


成為男閨蜜的8大必備要素

1. 好人品

男閨蜜與女性之間必須保持純粹友誼關係,不會佔便宜、假裝對你好,遇到問題也不會閃躲、避重就輕,而是會站在男生的角度給你不一樣的關懷與建議。

2. 好脾氣

有顆細膩柔軟的心,脾氣好,又不像女人之間容易忌妒猜疑搞小圈圈。男閨蜜不是與你的個性極為相似,像是你肚裡的蛔蟲,就是極其互補,總是能給你當頭棒喝。

3. 有原則

他有自己的處世原則,更有對你們兩人之間相處的原則;記得要有界限,才能與男友有所不同。沒有清楚原則的男人,不管是男友或是好友,誰知道下一步他會不會見風轉舵,打破一切規則?

4. 口風緊

只要是摯友死黨,口風緊是必須的。男閨蜜心胸必須開闊,也能以男人的角度來看這些不開心的苦水,並且偷偷幫你藏起小祕密,不會當"料耙子"。

5. 不曖昧

許多男閨蜜認識的開始是從表白失敗,相處後發現兩人根本不合適,但是關係卻從曖昧轉為摯友。很重要的一點是,不管是曾經想追你,或是不排除未來還會繼續追你,都能如實告訴你。當時當下,絕不曖昧。

6. 沒有佔有慾

男女之間的佔有慾只能留給男女朋友,若是一個想將妳占為己有的男人,就絕對不可能是男閨蜜的人選。他會是你受傷的避風港,也會是你啟航揚帆時在背後祝福的人。

7. 感情更勝姊妹

男閨蜜的數量不比女閨蜜,並非越多越好,只有經得起時間考驗,親如姊妹、有如家人般互相扶持,才是真正值得當閨蜜的男人!

8. 有擔當

若是你的男朋友誤會他的存在,男閨蜜不能只做隻縮頭烏龜(心裡有鬼!)他會努力又真誠地表達自己的心態,並保持適當距離不逾矩,以免讓你為難。

小編相信,只有少部分的男性擁有以上所列出來項目,可能同志會比較適合當女性的男閨蜜~

轉貼網址:http://goo.gl/RyuyGy

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

熟男追嫩妹前必讀!!!!


身為熟男,如果在職場上已經稍有成就,剩下的就是情場也要得意,我們知道年輕正妹一向對熟男們有無法擋的魅力,送上15件把嫩妹黃金守則,想要早日脫離單身漢,抱得美人歸,這些眉角千萬要Follow!

1. 只要是人都會有小缺點,若你認為女生有些問題,通常與她的家庭有關,絕對不要一開始就嫌棄,很有可能觸碰到對方家庭禁忌。

2. 通常女生不太會喝醉,出去玩的時候,千萬要衡量自己的酒量,若你不想要狼狽的模樣嚇跑對方,那就請盡量保持清醒,但如果你真的一定會喝個爛醉,請先向對方打個預防針,隔天就用感冒當藉口吧!

3. 既然都走到了熟男的年紀,對於女生偶爾意想天開的想法,你也就順著她們吧!千萬不用死腦筋的潑她們冷水。

4. 當你們聊天時,若你不小心提及你那年代的名人,而她卻不知道無法接話,請馬上識相的轉移話題,老生常談當年的歷史只會讓你更顯老。

5. 一般女生對政治並沒有高度興趣,所以還是等熟悉之後再說。

6. 同理可證,不管是星際大戰還是世界大戰,對女生來講其實都是一樣的。

7. 請認清現在已經是2014年,別奢望她會使用E-mail或是Outlook這種東西回應你的訊息,因為APP大肆橫行,她不會知道電子信箱的已讀跟未讀怎麼分,但她只會知道什麼叫做「已讀不回」。

8. 男人就該大方點,千萬不能用完餐後跟女方說:「我們平分吧!」這是年輕人的用法,而你早就脫離那年紀了。

9. 當你與年輕的女生走在街上,巧遇「她的朋友」時,請注意她們臉上的微笑並不單純,雖然你知道裡面暗藏的是:「Oops~也太不搭!」,但還是請習慣並且以微笑回應展現紳士風度。

10. 不過當情況是遇見「你的朋友」時,就不必太注意他們臉上的微笑,因為大部分的人只是在想:「God~老牛吃嫩草!」這時你一定暗爽在心裡,但還是請以一樣的微笑以示優雅紳士風度。

11. 尷尬的事還不只這兩件,在你陪伴她去買衣服的時候就更明顯了!若是你無法承受店員的異樣眼光,最好是在店門口等待她挑選就好。

12. 如果你髮量少到需要使用落健補救時,你也該承認禿頭的事實,此時可以試探一下女方的偶像清單中是否有傑森史塔森Jason Statham,還可以多帶她到棒球場觀賞張泰山的英姿,最重要的是要認為自己禿頭仍是一條好漢!

13. 必須盡量避免與女方父母見面的場合與機會,我想這個原因你是懂的。

14. 必須早點知道女方是否有「戀父情結」,因為當女生的的新鮮感用盡的時候,你就只是一個老頭。

15. 千萬不要談論到你的前妻,或是老婆,這個話題的後果真的難以想像。

貼文轉載:http://goo.gl/OBNJYj

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

大叔久不久!?



身為全台灣最愛大叔也最熱衷吐槽大叔的作者(愛之深責之切嘛你知道的),今天我得嚴肅的告訴你一件事,傳說中,大叔比較不持久......其實係金ㄟ。

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

玉不琢不成器嘛!?


There are no two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more harmful than "good job".
「good job」絕對是殺傷力最大的兩個字!——《進擊的鼓手》
「good job」這兩個字中文的意思,通常是讚美對方「做得好」,經常在歐美電影或是電視劇中聽到。典型的美式教育作風,認為用鼓勵取代責罰,才能成大器,因此最好多用這句話稱讚別人。但是在《進擊的鼓手》這部片中,擔任「魔鬼教師」指揮的J.K.西蒙斯卻不這樣認為,他在小酒館裡,對著曾經是他的鼓手學生如此斬釘截鐵地說:
「這個世界上沒有比『good job』這兩個字更具殺傷力,那只是欺騙自己用的……我逼團員超越自我到極限,我相信有絕對的必要性。」短短幾句話,卻震撼現場觀眾,餘韻不斷在心中迴盪。
在台灣社會充斥「小確幸」的氛圍中,眼看其他國家不斷超前,不免浮現這樣的問號:我們是否太容易放過自己?或許明明可以有更亮眼的成績?
但是超越自己,到底要付出怎樣的代價?這樣的代價又是值得的嗎?當然是另一個必須思考的命題。
愛的教育好?還是不打不成器才是對的?
其實早在《進擊的鼓手》上映前幾年,2005年,美國華爾街日報(The Wall Street Journal)因為摘錄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新書《虎媽的戰歌》中篇章,並下了「為何中國母親比較優秀?」(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?)」的標題,結果引發全美父母及教育工作者激烈論戰。很多美國人對於虎媽這種斯巴達式的嚴厲教養憤慨不已,認為當她的小孩實在太可憐,連全家出國度個假,虎媽都會先在當地借好練習樂器的場地,讓孩子即使放假,也絕不容許有片刻鬆懈。
這種「不打不成器」的中國傳統觀念,完全顛覆美式愛的教育;但也讓一些美國人開始反思,認為美國人長期以來過度的放任教育與浮濫讚美,導致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如華裔學生等等。類似的論調,幾乎等同於J.K.西蒙斯所秉持的育才哲學:就是不逼到極限,怎麼知道自己有更多的潛力?天才都是這樣逼出來的。
只是更弔詭的是,其實《進擊的鼓手》這部片,是導演達米恩.查澤雷(Damien Chazelle)的半自傳作品。他念高中時參加爵士樂隊當鼓手,負責指導的老師就是J.K.西蒙斯的翻版。因為他的斯巴達式訓練,讓原本默默無名的地方爵士樂校隊,最後竟然參加全美各大比賽獲獎,甚至擔任音樂節的開幕演奏。聽起來是個成功的故事,但是達米恩多年後回想那段高中回憶時卻說,他只剩下痛苦與恐懼的回憶,因為魔鬼老師帶給大家的高壓實在太大了,大到終身都有心理陰影存在。
就連虎媽的大女兒蘇菲亞,後來也在媒體投書給母親的一封信中表示,回憶起媽媽當年的恐怖教育,讓她有一天放學時忽然驚覺,為什麼下課後大家都是用輕鬆的步伐走出校園,她卻習慣性用跑的。因為她從小時候起,就被嚴厲要求放學後一定要直奔去上音樂課,半點都不得延誤,趕著做各種媽媽嚴厲要求的事。如果沒及時趕到,媽媽就會暴跳如雷,甚至懲罰。
被用good job讚美長大的孩子,容易變成自我感覺良好的人,這究竟好?或是不好?
這些受到魔鬼教師與魔鬼媽媽訓練的孩子,例如導演達米恩.查澤雷,後來進了哈佛大學。虎媽的兩個女兒,大女兒進了哈佛,二女兒進了耶魯,都是美國人心目中的名校。若從表面上的結果來看,魔鬼訓練還真能激發出潛能,逼出能力的極限。
雖然虎媽後來表示,她之所以寫這本書,是在懺悔過去太嚴厲的教養,但是卻再次凸顯兩個女兒都成了大器的事實,美國人自然也看到,才會因此爭論不休。若虎媽的兩個女兒表現平平,恐怕言論就只會一面倒地指責中國媽媽的錯誤教養了。
從虎媽到《進擊的鼓手》,都在闡述一個觀念,作為魔鬼訓練者,他們相信,浮濫的讚美只會養出一群自我感覺良好的孩子,反而害他們裹足不前,培育不出菁英。
《進擊的鼓手》電影原名「whiplash」這個字眼,就是有鞭策的意思,不用力鞭打,怎麼會產生天才?
只不過,究竟是要活在成功之後,卻產生陰影、付出代價,還是要活得平庸平凡,卻擁有小確幸的自在?在兩極化的光譜間,能不能找到一個對自己相對來說平衡、值得的選擇?這一連串探索,或許不會馬上得出一個簡單的答案,但至少可以先從當你再次聽到”good job”這兩個字的瞬間開始深思……



轉貼網址:http://goo.gl/iwavkm